「我是不是太晚開始規劃職涯了?」
「三十幾歲才在想轉職,是不是輸在起跑點?」
這些問題,我們聽過太多次。你可能也有這樣的感覺:身邊有人20幾歲就找到熱愛的工作,升遷、加薪、斜槓經營都安排得妥妥的;反觀自己,還在「我到底想做什麼?」的反覆拉鋸裡卡關。
但真相是,職涯規劃沒有所謂的「太早」或「太晚」,反而是——開始得越貼近你當下的狀態,就越有效。
今天我們來破解5個最常見的職涯誤解,讓你不再被時間焦慮綁住,安心踏出屬於你自己的步伐。

誤解一:「一定要一畢業就搞定自己的志向」
很多人以為職涯規劃應該從高中、大學就定下來。但現實是,20歲的你根本還不認識自己,也不認識職場。
職涯不是一次選對,而是經由多次嘗試、挫敗、修正、再成長的過程。
根據美國職涯發展協會(NCDA)的報告指出,現代人平均在職涯中會轉換5-7次職業方向,顯示探索與轉換早已是常態。
✔ 真相是:試過,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。先做、再修正,比什麼都不做來得重要。
誤解二:「轉行就是浪費之前的經驗」
有些人覺得轉行會讓自己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。事實上,職場很少有真正「白走」的路。你在上一份工作中累積的能力、經驗、人脈,都可能變成新工作的養分。
✔ 真相是:經驗會轉化,只要你懂得帶著走。有些人轉職後,反而成為稀缺的跨域人才。
誤解三:「一定要很有熱情才能開始職涯規劃」
我們常聽到一句話:「做你熱愛的事,才能成功。」但現實是,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「熱愛什麼」。甚至,很多人是做著做著才愛上工作的。
心理學家 Amy Wrzesniewski(耶魯大學) 的研究指出,工作滿足感往往來自個人對工作的「意義詮釋」,而非起點的熱情。這表示你不需要「先愛上」,而是能在過程中培養連結。
✔ 真相是:熱情不是找到的,是培養出來的。你要先開始動起來,熱情才可能跟上。

誤解四:「要等到完全準備好才能轉職/規劃」
「我再多學一點、再準備一下…」這樣的聲音其實是拖延的表現。你永遠無法百分百準備好,那只是焦慮在找藉口。
✔ 真相是:行動,會比完美更重要。準備邊做邊修正,反而更接近目標。
誤解五:「年紀越大,機會越少」
這是最打擊人的一句話。但你知道嗎?很多人是在35歲之後才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比起年齡,企業更重視的是你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✔ 真相是:年紀代表經驗與成熟,只要你願意學,機會永遠都在。

那什麼時候才是職涯規劃的「最佳時機」?
答案只有一句話:就是現在。
不是你22歲、25歲、30歲、40歲的「某個」點,而是你意識到需要調整、想重新了解自己的當下。
有些人畢業就找到喜歡的工作,也有很多人工作十年後才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。這兩種路線都沒錯,錯的是你因此否定自己的節奏。
如果你想開始,但不知道怎麼開始…
這正是我們設計【職涯探索與定位】線上課程的初衷。
很多人以為職涯規劃是寫一份履歷、做個測驗就好,但我們相信,它應該是一段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、建立選擇邏輯的過程。
在課程裡,我們會陪你走過:
- 如何從「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」→ 找到可以開始實驗的方向
- 用簡單模型幫你分析適合的工作情境
- 不靠測驗數字,而是用「內在劇本」與「生命星圖」建立你的職涯地圖
- 找回行動力與決策信心,重建屬於你的步調
這不是一門給你「標準答案」的課,而是幫你找出最適合你的那條路。

職涯探索與定位
姓名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品牌符號,其中蘊藏我們所不知道的密碼線索,
轉換成個人生命星系圖後,找到事業前程的發展方向,才不會盲目的走錯方向!
不用急著走別人的路,穩穩踏出你自己的腳步就好
職涯不會有唯一標準答案,也不需要在某個年齡就達到某種成就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,最重要的是:你願不願意開始了解自己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現在就從破除這些迷思開始,把焦慮轉換成行動,把不確定轉化成前進的方向感。你比自己想像得更有能力開始,別懷疑。
📌 你可能會有興趣⋯⋯
・掌握「九種人生軌道劇本」操作方向與發展能量,捕捉跳躍式成長的瞬移奇蹟
・找到職涯方向的勇氣:你真正需要什麼?2025年如何做職涯規劃?4步驟帶你快速理解與執行
・職涯轉換沒方向,不知道轉職該做什麼?3個關鍵步驟助你快速找到新職業方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