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經這樣想過:
「我真的適合現在的工作嗎?」
「每次轉職都像在賭運氣,總覺得還是沒走在對的路上…」
「我不是不想努力,而是不知道該努力什麼方向。」
這些困惑,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我們從來沒學過:怎麼認識自己、理解職涯,以及如何制定出有策略的前進步驟。
本篇文章會帶你認識三個常見的職涯探索理論,它們就像三把鑰匙,幫你打開了解自己的不同角度,讓你在選擇與規劃未來時不再迷路。
【理論一】霍蘭的職業興趣理論:職涯從「你是誰」開始

美國心理學家霍蘭(John Holland)提出的職業興趣理論,是目前最常見的職涯配對工具之一,他認為,人格特質會影響我們對工作的偏好,而職業環境也有其對應的屬性。
霍蘭把人們分為六種人格類型:
- 實際型(Realistic):動手能力強,適合技術、機械、戶外工作
- 研究型(Investigative):喜歡分析與思考,適合科研、工程、資料分析
- 藝術型(Artistic):喜愛創作與表達,適合設計、寫作、創意產業
- 社會型(Social):喜歡幫助他人,適合教育、心理、社工
- 企業型(Enterprising):具領導力與說服力,適合行銷、管理、創業
- 傳統型(Conventional):偏好秩序與穩定,適合行政、財務、資料管理
職業與人格類型越契合,工作滿意度與持久度就越高。所以,職涯探索的第一步,不是找市場熱度,而是先搞懂自己是哪一型。
【理論二】薩柏的生涯發展階段:每個年齡都有不同的職涯任務

另一位職涯理論大師薩柏(Donald Super)則提供了一個更宏觀的視角——他認為,職涯不是單一選擇,而是一段隨著人生階段發展的過程。
他的五大階段理論如下:
- 成長期(0–14歲):建立自我認知與職業想像
- 探索期(15–24歲):透過打工、社團、學習探索興趣與潛能
- 建立期(25–44歲):進入職場、累積經驗、塑造專業形象
- 維持期(45–64歲):職涯穩定後,持續調整、提升與維繫
- 衰退期(65歲以上):轉向退休或角色轉換,重新定義人生價值
這個理論提醒我們:職涯並非一步到位,而是滾動式前進、隨時修正。不同年齡與階段,有不同的核心任務,理解這點,會讓我們在面對職涯轉換時更有心理準備。
【理論三】社會認知生涯理論:信念與自我效能感決定你走多遠
第三個值得認識的理論,是社會認知生涯理論(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, SCCT),由羅伯特·蘭特(Robert Lent)等學者建構,強調三個重要元素:
- 自我效能感:你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件事的信心
- 結果預期:你相信做這件事會帶來什麼結果
- 目標設定:你是否有明確、具體的職涯目標與行動路徑
這個理論的重點在於,職涯選擇不只是興趣或能力,更是信念與行動的結合。如果你總覺得「我不行」、「我做不到」,那麼即使你再適合某個職業,也很可能不敢嘗試。
好消息是:這些信念是可以透過覺察與練習改變的。
你知道的理論夠了,但你會怎麼應用?
上面這些理論,都是經典又實用的職涯探索工具。問題是,當你自己面對選擇時,是否知道如何運用這些概念來幫助你做決定?
這也是我們開設【職涯探索與定位】線上課程的初衷。
與其停留在紙上談兵,我們更希望幫你實際把這些理論用在你身上,像是:
- 從姓名符號找到個人職涯定位的起點(單元一)
- 解構你目前所處的職涯劇本與未來可能劇情(單元二)
- 看見內在潛力與天賦,理解自己不是什麼都不行,而是還沒找到方法(單元三)
- 用「生命星圖」畫出屬於你的職涯策略地圖(單元四)
- 建立危機預演力,在關鍵轉捩點做出不後悔的選擇(單元五)
這門課不是替你做決定,而是訓練你「有能力做出自己選擇」,是針對不知道怎麼開始、也不確定該往哪裡去的你所設計的。
職涯探索,是一輩子的練習
與其說職涯是一條路,不如說它是一張會隨著你經歷而更新的地圖。
你會遇到叉路、會迷路,也會回頭;重要的不是走得多快,而是你有沒有持續為自己定位、修正、前進。
如果你希望更有系統、更有策略地進行這場探索,歡迎你深入了解我們的線上課程,這不只是一堂課,更是一場你與自己的對話,一場找回方向感的啟程。
常見問題 FAQ
Q1:如果已經30歲以上,現在才開始職涯探索會太晚嗎?
A1:完全不會!薩柏的生涯發展理論指出,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職涯任務。即使到了建立期或維持期,仍然可以透過認識自己、修正方向,重新打造更貼合當下狀態的職涯地圖。重要的不是早晚,而是「有意識地前進」。
Q2:職業興趣測驗結果如果很分散,該怎麼解讀?
A2:出現多元結果很正常,代表你在不同領域都有潛力。可以從結果中找出重複性最高的興趣面向,或者回頭思考:在那些領域中,什麼活動讓你最有成就感?職涯探索的重點不是標籤自己,而是找到真正能激發內在動力的方向。
Q3: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提到「自我效能感」,我要怎麼提升?
A3: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第一步,是設定小而可達成的目標。例如:不要求自己一次轉職成功,而是先完成一個小專案、學習一個新技能。每次的小勝利,都會累積你對自己的信心,讓你在職涯選擇上更有力量。
Q4:我需要一定要做完整的職涯測評嗎?
A4:不一定。職涯測評是幫助認識自己的工具,但更重要的是持續的自我對話與反思。即使不做測驗,只要你願意探索自己的興趣、價值觀、能力,並結合實際經驗驗證,也可以慢慢清晰自己的職涯方向。
Q5:怎麼知道自己適合報名【職涯探索與定位】這門課?
A5:如果你正在面對以下狀況,很適合參加:
- 常感到職涯迷惘、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
- 想轉職卻不知道該往哪裡去
- 希望更了解自己的興趣、天賦與可能性
- 想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職涯決策方法 這門課會帶你一步步認識自己、制定行動路徑,真正從迷惘中走出來。

職涯探索與定位
姓名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品牌符號,其中蘊藏我們所不知道的密碼線索,
轉換成個人生命星系圖後,找到事業前程的發展方向,才不會盲目的走錯方向!
📌 你可能會有興趣⋯⋯
掌握「九種人生軌道劇本」操作方向與發展能量,捕捉跳躍式成長的瞬移奇蹟
方向對了,努力才能發揮最大價值!5種人生的「成功路徑」我屬於哪一種 ?